编者按:习总书记在2月12日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区委宣传部通知在系统内开展“战‘疫’有我、党员先行”行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我院党委领导聚焦“疫”线,强化责任,统筹用力,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工作,以实际行动接受“战场”和“考场”双重考验。
■调整力量 增援“疫”线
2020年2月11日,根据朝阳区卫健委指示,我院第二批赴定点医院应急医疗队17名队员肩负重托,分批出征战“疫”前线,分步轮替第一批医护人员。
万众期盼的所谓“拐点”还没有到来。疫魔依然肆虐,形势愈发严峻,救援十万火急……
我院举行第二批赴定点医院医疗队出征仪式
2月13日下午1时30分,在医院综合大楼东门前车场,第二批应急医疗队第一组8名队员:王廷海(队长)、李响、司玉静(护理组组长)、许韵婷、李甜甜、吴彥巧、赵丽丽、张利鹏,整装集结,他们手执队旗,身披绶带,一个个满怀激动,精神振奋。院长戴滨、党委书记韩耀诚、副院长鲁刚、王景侠,以及科室领导、医护代表50多人,前来为我们的勇士壮行。常务副院长鲁刚动员讲话,他动情地讲:勇士们,你们就要出征到前线去,你们年龄都不大,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响应国家号召,服从组织挑选,我们全院上下由衷地感谢你们,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勇士,是全中西医人的骄傲。这次的任务不轻,是千钧重担,是组织对大家的信任,更是对大家的重托和考验,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救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和安全。希望大家记着这个难忘的日子,期待大家早日凯旋!
医疗队的5位女护士不约而同地剪掉了长发
出征现场,我们看到,他们中间有老党员,有业务骨干,还有20岁出头的小姑娘,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特别是站在大家面前的5位护士女孩,青一色地剪成了短发,成为送行人群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女孩子来说,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谁不希望拥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呢?“因为留短发比较方便,避免交叉感染,既可以保护自己,又能更好的照顾病人、服务病人。”面对现场记者的提问,护理组组长司玉静的解释,不由得让大家肃然起敬,尽管她们的短发参差不齐,却遮不住几位姑娘干练利落的倩影。
亲切告别 挥手致意
2月14日,北京雨加雪转大雪。上午8时26分,从定点医院传来消息: 我们经过昨天下午强化训练、熟悉流程,今天所有医护都安排了班次,现在有的队员已进入战位,上岗就是战斗,我们一定注意防护,圆满完成任务,请领导放心!
■统筹兼顾 精准施策
医院党委领导紧跟上级指示,密切关注疫情态势,分析研判单位形势,强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意识,一方面聚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方面统筹正常医疗保障。一致认为,近日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然而,节后返京人流逐步增加、疫情蔓延风险剧增,爬坡过坎之际,远未到喘口气、歇一歇的时候,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想得再充分一些,把形势估计得再严峻一些,把措施定得再周密一些。
医院领导在门诊、急诊现场研究部署预检分诊工作
他们深知,在与看不到、摸不着的狡猾“魔鬼”生死搏斗的关键时刻,主动出击是最有力的防御,精准点穴是最有效的战法。战机稍纵即逝,严控刻不容缓。战疫指挥办公室因势而谋,因情而动,紧锣密鼓、持续不间断推出一系列“硬核”举措——
2月14日,医院下发《关于疫情期间加强医院入出管理的通知》,实行分区管理;
2月15日,医院根据北京市统一部署,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就诊;
2月16日,医院召开科室主任视频会议,下发《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医院统一采取非常规严控具体措施的通知》,暂时封闭地下车库;
2月17日,医院召开视频周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员工管控工作的通知》,调整员工上班安排,建立日报制度;对门诊、急诊、住院划分专门通道,强化预检筛查,分区管理,凭证进入,禁止交叉穿行。
2月18日,医院对住院部、门诊部、急诊科等各部门各环节提出针对性要求,对人员出入、住院探视、患者门诊、病房管理、应急预案等进一步作出规范。
2月19日,医院着眼“既要严格医院感染防控,又要保障患者基本医疗需求”,门诊采取预约挂号,高峰期限号,实现分时段就诊,削峰填谷,避免患者聚集;急诊相对封闭式管理,尽量和其他区域不交叉;住院部严格入院筛查,控制患者密度。
2月20日,医院下发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及流程(第二版)和应知应会……
医院领导现场督导门诊和住院部预检分流工作
这是一场能力的大考,也是一次担当的检验。
为保证作出的各项决定和措施落地落细落实到位,医院实行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部门科室分工负责”的防控责任制,每一位领导都在本职岗位上认真书写着答卷!戴滨院长统筹指挥,现场指导调整人员分流点位监测布控工作,韩耀诚书记亲自上阵宣传鼓动,与党委委员武强认真研究员工管控措施,鲁刚副院长第一时间上情下达、全面推动防控工作和规范诊疗方案,王景侠副院长盯在一线督导调试网络预约挂号运行系统……
党委领导先行示范,科室领导和党员骨干纷纷行动,下沉力量、靠前指挥、一线调度、无缝对接,确保各环节反应果断迅速、运转高效有序、执行坚决有力,为决战决胜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组织保证和力量支撑。
■未下火线 申请再战
2月18日,我院医疗先遣队进驻定点医院已经连续奋战第15天。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部署安排,他们将于当天下午撤离定点医院,实施集中休整、隔离观察。
15个日日夜夜300多个小时的轮班值守,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向身体、心理和生理极限挑战,从他们一个个憔悴的面容、疲惫的身躯,不难看出,眼下他们太需要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大餐,美美地睡上几天,好好地休息休息了。
一大早儿起来,久违的阳光格外明媚,天空碧蓝如洗,一扫多日的阴霾,大家的心情立刻从与疫情抗争的压抑中走了出来。早上7时许,骨一科主任王全贵赶到办公室,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第一个群发:“同志们早上好!疫情肆虐,安康是福,做好防护,战胜疫情,平安渡过!”大家回应:是啊!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是我院赴北京市定点医院第一批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准备撤出休整的日子。
2月17日医疗先遣队8名队员即将撤离火线再次申请参战
8时10分,常务副院长鲁刚手机突然接到了先遣队的请战书:全体8名队员要求继续战斗,请求再次参战!他们的态度坚定执着,言语朴实恳切,再看请战书下方那一行排开的签字和红手印。面对勇士们的请求,一向在全院以果断、担当出了名的鲁副院长,此时难免思绪万千,无言以复,他说不出内心复杂的滋味,更多的是心底无限的怜惜与感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疫情当道,更见医者仁心
消息发到群里,大家的心突然一沉!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从医者高尚的职业操守,这是医者仁心的真情流露,这是舍我其谁的豪迈表达,这是决战决胜的信心力量,这是中西医人的内核素养!为了战胜凶狠险恶的病魔,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冲锋在危险的前沿,有苦不言苦,有难不怕难,已经把原本陌生的病房变成了自己熟悉的主战场,疫情不退,难说再见!
致敬,我们的先遣队!
致敬,我们身边的勇士!
■满弦坚守 默默奉献
说起这次战“疫”,我们不能忘了在医院本部的战“疫”前沿,有一支由8人组成的精锐小分队,从初至今,始终默默坚守在阵地上。
我们还需要把时间拉回到春节前。1月21日、22日,医院领导连续小范围召开紧急会议。根据疫情发展态势预判,疫情似火,后势严峻,必须未雨绸缪,争取主动,决定迅即行动,筹组应急医疗组,启动发热门诊,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
1月23日,农历大年二十九,一个由刘永胜(组长)、周星、王利娜、张国军4名医生和急诊科闫攀攀、安璐、安嘉豪、贾雨玲4名护士组成的医疗小分队,听令景从,义无反顾,没有出征仪式,没有壮行人群,更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在院领导的默默期待和凝重的目光中,迈着坚定而急速的步伐,悄悄进入发热门诊,从这一刻起,预示着我院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式拉开了战幕。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正在忙碌地进行准备工作
他们每个人心里明白,眼下的发热门诊,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院本部疫情阻击战的前沿阵地。所有在医院门诊和急诊预检过程中发现有发热、咳嗽疑似症状的患者,都直接转入发热门诊,作进一步检诊排查,他们面临的威胁一点也不亚于定点医院的战场,必须随时作好冲锋陷阵、与魔鬼面对面撕杀的准备,也将面临直接被凶恶的病毒所击倒的危险。“沧海横流显本色,危急关头写忠诚。”面对无形对手、生死考验,他们高度戒备,枕戈待旦,分组轮守,每人每天平均消耗4件防护服,医生24小时一个班,护士8小时一个班,每个班次下来都感到疲惫不堪,一日三餐从专门窗口送入,工作期间几乎与外界隔绝,日复一日,寂寞、沉寂,加上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无时无刻不再与身体、生理、心理进行着顽强抗争,不断向极限挑战,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默默坚守。将近一个月时间,诊断了400多例患者,转送4名疑似患者,尽管没有1例确诊,但他们觉得这才是最值得欣慰、最值得庆幸的战绩。
2月20日8时,医院领导决定,第二梯队许颖、杜克、韩云侠、姜启峰和梁维、潘瑞雪、景亮亮、彭林泽8名医护小组,由医生许颖带队,即刻进入发热门诊,让第一批队员撤下火线休整待命。大家再也不忍心让8位勇士这样长时间、超负荷地坚守了。
发热门诊的医生正在对发热患者作进一步检测诊断
无声的战斗仍在持续!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疫情阻击战进入胶着对垒的关键时刻,让我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万众一心,接续奋战,共同书写“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
■传递温暖 保障“疫”线
前方打胜仗后方支前忙
上下一条心胜利有保障
前赴后继战疫魔
迎着胜利向前方
自从应急医疗队进驻定点医院战“疫”前线以来,全院上下始终心系前方,机关科室领导和同志们不停地微信问候鼓励,院领导每天惦念着队员的健康冷暖,一再强调:前方的同志冲在一线面对风险兢兢业业,必须让他们吃好喝好工作好,安心战“疫”,后顾无忧!他们一边忙着院里工作,一边轮流去看望慰问,平均2天或3天一次,集团贾总和鲁刚副院长、潘伟副院长已经成了定点医院的常客。从隔离服、棉衣、箱包,洗脸盆、喝水杯、内衣……,吃的喝的用的,只要能想到的,什么都送,包括队员家里的蔬菜等生活用品,也派人采购送货上门,可谓周到细致,无微不至。
医院领导了解到,第一批医疗队员、呼吸科医生宋国永75岁的老父亲春节前,因患慢阻肺肺炎就住进朝阳医院,身边只有她老母亲陪护,两位老人依然决然地支持儿子出征“疫”线,立即指派专人负责联系、搞好保障。听说宋医生的父亲2月9日下午将要出院,潘副院长亲自带车早早地赶到朝阳医院,把老人接着送到家里,一切安顿好后,第一时间告诉宋医生让他放心,全家人深受感动。
潘伟副院长不停奔波于定点医院看望医护人员并送去生活物资
2月19日16时,队长王廷海群发:今天潘副院长又给我们送来了许多,包括消毒用品、生活用品,怕大家上班期间喝水少易上火,还带来了水果,怕半夜下班的护士吃不上热饭及时买来电饭锅,怕大家夜班穿着隔离服容易着凉感冒,及时订购了秋衣秋裤……感谢领导关心及大家默默的支持,我们一定不负重托!
看到群里从前线发回的消息,我们遂即拨通了潘副院长的电话,了解前方物资保障情况。潘副院长反复说:“一定要多报道报道、宣扬宣扬一线的同志,他们太辛苦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做后勤的,保障好他们是应该的必须的。”
韩耀诚书记、鲁刚副院长等医院领导集体看望慰问前线医护人员
2月20日,韩耀诚书记、鲁刚副院长等医院领导,集中看望慰问出征定点医院的第一批、第二批医护人员。当队员们听说好几个“家长”都来看望他们时,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撒了欢地往楼下跑。一米之遥,一个个“隔空”拥抱,尽管带口罩看不到脸,仍然能从大家眼神里看出满心的欢喜。韩书记安慰大家:“思想上放轻松,别紧张,行动中要高度警惕,我们是你们坚强的后盾”;鲁副院长提醒:“大家要做好防护,有什么需要及时说,别忘了我们是一家人”;潘副院长叮嘱:“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我们一定竭尽所能保障大家”……一句句亲切的关怀、一声声贴心的话语,使队员们深切感受了来自“大家庭”的温暖。
连日来,前方激励着后方,后方温暖着前方,前方后方的同志尽管暂时不能想见,但时刻在相互关心、相互勉励,大家的心始终紧密相连,大家一直在共同战斗,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早日战胜疫魔,携手安全归来!
■党办专题报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