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 专题活动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丨三等奖 我的小夜班
2019-09-30 16:58  浏览:366

我的小夜班

 

·综合内科一病区护士    张宝荣

 

下午4点,我和搭档瑞瑞照常清点物品后接手前夜班,开启“战场模式”。作为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对于“患者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这句话深有体会。尤其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医务工作者的岗位,用“战场”来形容一点儿都不逊色。

从毕业后第一天穿上护士服的激动,到第一次为患者打针时的忐忑,再到第一次值守夜班时的恐惧,太多的第一次,不光在带教老师、同事们的并肩作战中逐一化解,似乎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又像堆积木似的在累加自己的成长和自信。

瑞瑞作为主力在电脑旁敲打着键盘奋手急书。我来回穿梭在走廊,为病人更换液体,巡视病房。不大会儿,今天的护理总值班王护士长过来查夜问道:“报下人数。”

“病人总数51人,病重23人,一级护理49人”瑞瑞的回答话音未落,就听到29床家属呼叫:护士护士,快来看看,我妈血压65/43,又低了。

刚挂断呼叫铃,马上52床呼叫:护士,快来看看,我先生的胃肠引流盒满了。

接着6床护工呼叫:护士,老爷子把胃管拔了。

42床呼叫:护士,我爸发烧了,38.2℃。

由于夜间护士人手较少,患者大多老年高龄,病情变化较快,秉着先危重、后平缓的原则,通知大夫先处理29床的患者病情。瑞瑞处理好医嘱,我给患者泵上多巴胺,嘱咐家属配合多多观察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之后,我和瑞瑞分工,我去42 床和52床,瑞瑞去6床下胃管。由于42床和52床在同侧,42床离护士站稍近,先给42床送去两个冰袋物理降温。之后去52床更换胃肠减压盒。52床家属很不开心:怎么才过来,18点按的铃,现在都快18点半了?“阿姨,实在抱歉,刚才有个患者血压太低了,不及时处理,会比较危急,您这边我也很着急,好想可以把我分成两个,一半去处理低血压,一半过来更换胃肠减压盒”我快速麻利的动作伴随着甜甜的笑答,还是赢得52床家属的宽慰的眼光。

一切都处理好之后,已经19点了,我和瑞瑞又继续敲起键盘。瑞瑞处理新开的医嘱,我紧张地书写护理记录。

“叮叮叮~~叮叮叮~”我接起电话:您好,我是综内一区护士小张。

电话那头:“有男床吗” ?

心下明了,这是我科在急诊接患者的二线医生,要收新病人的节奏呀。“有,备心电吸氧吗?”我回答。

“备,病人马上上去”!二线医生说。

十分钟后,急诊室护士推着平车,将新患者送入我科。交接患者病情:“患者男性,85岁,神志清,考虑肠梗阻”,来时所带液路、皮肤情况,医嘱:下胃管,胃肠减压,灌肠。

备好下胃管和胃肠减压物品后,我来到床旁和患者沟通:“王爷爷,医生说您需要插根胃管,做个胃肠减压。我说“低头”,您就低头,说“往下咽”,您就像吃饭咽东西一样,往下咽。操作过程中会有些不适,请您忍耐一会儿配合我一下好吗?配合到位的话,会减轻您的不适!”王爷爷不住地点头。但是由于他咽部比较敏感,过程不太顺利,拒绝插胃管,请来医生安抚再次解释说明插胃管的必要性取得同意后,将胃管插入,接好胃肠减压盒。

安置好新入患者后巡视病房发现39床血氧饱和度72%,立即通知医生。医生下医嘱:由鼻导管吸氧改为面罩吸氧。但是患者血氧饱和度依然不升。

赵医生查找原因发现,39床,90岁高龄,长期卧床,舌后坠,加之鼻饲进食,口腔粘膜干燥,舌头、上颚处形成假性干裂表皮伴脱落现象。万一有残留表皮未及时取出,容易造成患者误吸窒息极其危险。及时清洁口腔,将干裂的表皮,用大棉球沾生理盐水,一点点将死皮去除后取出。看着缓缓升起而平稳的血氧,大夫如释负重,我也微微有一丢丢的职业满足感。

回到护士站,瑞瑞跟我说,新收患者开的医嘱里,有个药需要到药房去取。药房在主楼的负一楼,我们科室在主楼东南侧独立的三层楼上。我们所在的病房楼与主楼之间有一条不太宽敞的小道连接。这个走廊虽然不起眼,平时也没人在意,但是常常承载着患者的生存的希望,完全可以称之为生命通道。平时有送患者去主楼做检查的、做康复理疗的、送标本化验的、白天送药品、器械、被服布草,到输血科取血的时候都从这个小走廊通行。同样的,我走步行梯到门口,去往药房取药,也是走这个走廊。来回加上在药房取药的等待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遇到有科室排队等待取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快速取回药品,将21点的液体给患者连上,测完睡前血糖,打完胰岛素,抬头一看,已经22点了。时间就是在这样一分一秒的滴答声中悄悄的溜走了。

这时,我偶有时间往窗外瞟了一眼,月亮姐姐又像往常那样斜倚在窗外不远处的树梢,忽闪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好象在冲着我笑,也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忠诚的信使。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告诉我说,过去的日子太难过了。爸爸妈妈却总是告诉我,要是不努力,准过苦日子。转眼之间,我已北漂三年。这三年,我看到的不是埋在爷爷奶奶额头上那深深绉纹里的沧桑,而是北京这个全球大都市日新月异的惊人变化,以及年轻一代的快速成长。在这快速成长的人流中,我从一个小小的实习生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护士。

我冲月亮姐姐眨巴眨巴眼睛,又继续埋头书写护理记录。录入生命体征,巡视病房,更换液体,书写交班报告。

次日零点,后夜班的同事过来清点物品,接班,又开始书写她们夜间的故事……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