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 专题活动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丨二等奖 小的故事大的国
2019-09-30 16:34  浏览:355

小的故事大的国

 

·脑病中心一病区护士    王云言

 

我叫王云言,1997年出生于中国山东,今年2019年己亥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二十二岁。

二十二岁的我是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九月底刚好工作满两年。两年从初来乍到时的青涩稚气到日积月累后的成熟稳重,从沉默寡言到无话不说,从恐惧到突破,见证了春光与荆棘,悲欢与离合,痛苦与无奈,新生与离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一路应该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成长。

在成长的这一道路上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患者,有深夜加班的小职员、有做生意的老板、有久处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有才华横溢的艺术人员,还有我最最敬仰的军人,形形色色的人里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最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兵,老兵姓杨,今年93岁,东北人,现居北京,病房里的病友和护工叔叔们都管他叫杨老头,而我总习惯性的叫他杨爷爷,不敢太调皮,是因为总感觉杨爷爷身上有一股伟人的神圣感。听杨爷爷讲,他当时是充军,打仗人力不够,所以要立马扩充人力去当兵打仗。杨爷爷在家里是年龄最小的,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两个哥哥都结婚了,五个孩子只有自己是孤身一人。杨爷爷讲穷人家的孩子就是早当家,他那时就想着父母这边不用担心,有哥哥姐姐照顾,所以就算自己回不来也没有关系,当时自己决定好后就去报名了,走到报名地才发现自己是第一个报名的,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去北京充军了。杨爷爷总说他是特别幸福的人,1948年参加完辽沈战役,接着1949年新中国就成立了,现在回想一下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那一天,仿佛就在昨天,还是一抬头就能看到毛主席那庄严有力的气魄、看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看到54门礼炮齐鸣28响。那年作为城楼下三十万人分之一,杨爷爷二十三岁。杨爷爷临床的是一位四五十岁的叔叔,但我们都管他叫强哥,强哥因为病情外加有气切的缘故导致不能说话,但是有意识,手部力量也还算可以。强哥是个比较感性的人,特别爱哭鼻子,一张嘴豆大的泪珠就啪啪啪直掉,我总开玩笑的逗他说:“强哥,以后咱们回家了,一定要开个炒货铺,专卖瓜子,到时候找我去给您打工装袋子。”哇哇哇又哭…“啊好了好了强哥,我错了!”然后每次这时候杨爷爷就立马从病床坐起来望着强哥的脸说:“强子啊,不哭!年轻人,要坚强!强子来,我跟您握个手,我这手可是搀扶过毛主席的手,来强子,咱们握一下就好了。”此时的杨爷爷领导范十足。“不行强哥,快放开爷爷的手,让我来,我要沾沾神气,我也要握一下杨爷爷的手。”这时如若我不强行打岔,强哥能握上一天不松手。病房里杨爷爷总是拍着我的手跟我讲:“没有以前吃过的苦,就没有我现在的好日子啊!我给你说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工作!”每当这时杨爷爷那一脸顽童的可爱就变得面无表情,特别认真,虽然表面上我总是调皮复合,其实内心早已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九七年出生的我虽有学可上、有书可读、有食可饱,有楼可居,看上去未受过饥寒,未吃过苦力的中国小青年,但早在小学课本上就强烈的感受到国家的力量。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一字一调今日的我仍记忆犹新。1949到2019,从人们自踩而成的小土路到又长又宽的水泥路;从一间一间的小土房到一栋一栋的高楼大厦;从稀有的大梁自行车到随处可见的小轿车;从别人家的黑白影布到家家户户几十寸的液晶电视;从早晚面朝黄土背朝天到遍布各地的活动休闲广场;从清水杂面窝窝头到牛奶面包夹火腿;从饿缺食,冷缺衣,病缺钱到新农合的普及以及城镇医保;从贫穷到富有……这一路沧海桑田,披荆斩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努力,在坚持,在改变。不管是七十年前的昨天,还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或许听爷爷们口中诉说,或许在电视网络书本上看到,又或许自己这一路走来亲眼所见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只要轻轻闭上眼睛就能真真切切的脑补到各种画面,有激动,有自豪,有震撼,但我深知这所有所有的好生活、好日子全都承蒙祖国这把保护伞。

故事未完待续...国家仍在前进...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七十年的天翻地覆,中国已今时不同往日,此刻二十二岁的我正在高楼大厦里吃着美味佳肴吹着空调用着无线网络在听有声读书,我想今日中国,定是如古人所愿。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日大中国将更加繁荣昌盛!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