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院训及说明
2022-06-17 10:39  浏览:6145

团结 仁爱 诚信 责任

质量 效率 善救 精术





团结:“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指导思想之一,又被称作“太和”或“中和”,“和法”作为中医“八法”之一,被视为理念之首位、治法之纲绳。“和为贵”,也是古代君主的治国之法,核心思想就是团结统一。团队建设必须团结为本,团结出人才,团结出效率,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全体员工应当传承军人特色文化基因,大力倡导和践行团结协作、团结奋斗、团结共赢的精神,和谐相处,同心同德,密切协作,同舟共济,为医院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仁爱:仁爱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最高道德原则和人格理想。“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观念,为炎黄子孙深深根植于血脉,在这种大爱大德精神中成长、繁荣、生生不息。“医者仁心”,从古至今都是医生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古代流传的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等典故,名医扁鹊、华佗、李时珍等高尚的医德和感人的故事,都是值得学习践行的榜样。作为当代医生,应当牢记职业操守,具有一颗仁爱正义慈悲之心,视事业为生命,待患者如亲人,以仁爱之心服务患者,救死扶伤。

诚信:“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自古以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孙思邈“大医精诚篇”所说的“精”就是高超的医术,“诚”就是高尚的医德。广大医务人员应当坚持规范行医、诚信服务,坚持廉洁行医、纯正行风,努力构建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

责任:医乃仁术,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医生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责任心是医德之魂,事业之本。医务人员肩负着“人命死生之系”的职业使命,必须牢记责任,不畏艰险,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彰显职业本色。作为社会办医机构,应当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应急任务、重大疫情等关键时刻,必须勇于担当,不辱使命。

质量:创始三百余年的同仁堂传承秉持的“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文化理念,是对“质量”的最好诠释。医疗工作事关人之生死,必须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信任。广大医务人员应当以精立业,以质求存,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在医疗服务上追求“至优至精”,努力为患者提供精心、精细、精准的优质服务。

效率:人们常讲“救兵如救火”“救命如救火”,这是对特殊职业、特殊时刻讲求“效率”的要求。医疗工作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必须秉承“时间就是生命”的职业要求,效率为先,高效沟通,减少内耗,雷厉风行,立说立改,不断优化工作和诊疗流程,提高日常工作和应急抢救的效率。

善救:中医之道,博大精深,神圣工巧,学无止境。孙思邈“大医精诚篇”对医者“精术”有精辟的论述,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只有掌握了高超精湛医术,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广大医务人员应当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应当高严标准,精益求精,努力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应当认真落实西学中、师带徒、比赶帮等措施,努力培养中西医结合优秀专业人才。

精术:东汉张仲景《伤寒卒论》开创了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的先河,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了行之有效的心凉救急方药,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记载了急救方27首并首创“导尿术”,明代吴又可《瘟疫论》专著,充实了清新开窍“三宝”等急救方药,确立了透邪、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豁痰开窍、回阳固脱等急救方法。围绕“名医、名科、名院”目标,学习传承中医急救的传统特色技术,同时发挥西医急救的现代医学优势,在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领域深入探索,努力建设拥有国内知名优势学科的品牌医院,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三级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