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四季养生
五步走,教你雨水节气好养生
2023-02-17 10:44  浏览:213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一步、起居

 

雨水节气应该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让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雨水季节是调理脾胃的好季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理、药物调理和起居上的劳逸结合,以养元气。

第二步、精神调养

 

春季养脾健脾很重要。养脾也要静心,以精神的调摄为主。第一,心平气和,使肝气不横逆,使脾胃安宁,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以达到健脾的目的。第二,静心养气,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耗心气,使心气充和,进而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对于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只有情志相适,加上饮食的调养,健脾的功效才会非常显着。

第三步、运动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雨水节气运动养生应注意避寒防湿。特别是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应该在气温较暖的白天,选择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

运动形式最好选用较温和的散步、太极拳、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运动量因人而异,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第四步、饮食

百合莲子粥

 

材料:百合、莲子、冰糖各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莲子清洗干净,置于水中泡发。干百合、大米分别淘洗干净后,与莲子一同放于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用小火熬煮,待快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成。

功效:助消化,滋阴润燥,清心安神。

葛根姜枣茶

材料:葛根5克,枸杞子3克,生姜3片,红小枣3枚,冰糖1小块。

功效:葛根辛甘凉,可生津止渴,升提阳气;生姜辛温,温中,解表,有助于阳气升发;枸杞子滋补肝肾,滋水涵木,应春季养肝;大枣,健脾益气,补宜中焦。上品合用,实脾养肝,升阳解表。

 

第五步、穴位养生

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由于春天人体容易肝气过旺,所以中医治疗的原则是疏泄肝气,以免过旺之肝横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的症状。

疏泄肝气首取章门,太冲等穴。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操作方法:找准穴位之后,用手指力道适中的按揉,酸胀为度。隔日1次,每次10分钟。

 

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不仅增强体质,对女性还有瘦身美容的功效。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中脘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操作方法:盒灸法,点燃艾条,放入温灸盒内施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20~3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周2-3次。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