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四季养生
冬病夏治丨三伏贴
2019-07-11 10:16  浏览:1326

 

2019 年“三伏”时间

初伏 7 月12 日~ 7 月21 日(农历六月初十至六月十九),10 天。

中伏 7 月22 日~ 8 月10 日(农历六月二十至七月初十),20 天。

末伏 8 月11 日~ 8 月20 日(农历七月十一至七月二十),10 天。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具有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辛温类药物制作

成贴敷膏,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在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的适用病症

2019 年仅可对以下病症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项目。

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过敏性鼻炎

3. 小儿及老人(60 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以上病症应是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春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者。

提示:其他病种不能套用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项目(经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同意的除外)。建议不属于上述病症的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专科医生,选择其他适宜的冬病夏治方法。

 

 

哪些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禁用人群:

1)咳吐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2)各种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活动性肺结核者。

3)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4)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5)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6)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2 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使用时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以判断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等。

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5)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用药

2019 年,以下3 种院内制剂纳入“冬病夏治三伏贴”临床用药,经市药监局批准后,可在经市中医管理局备案的医疗机构中调剂使用。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温阳化痰穴贴”

(批准文号:京药制字Z20110007)——适用于2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院内制剂“消喘膏”

(批准文号:京药制字Z20063222)——适用于4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院内制剂“补肺咳喘贴”

(批准文号:京药制字 Z20180008)——仅适用于成人。

提示:凡以物理、化学方式制作(含“械”“健”字号),不含中药成分的穴贴(如红外贴、磁疗贴等)不得作为“三伏贴”使用;并且不得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项目收费。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具体时间

1)什么时间贴敷

传统穴位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每伏第一天开始。目前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以晴天的10:00 ~ 17:00 为佳。

2)成人的贴敷次数与时间

“温阳化痰穴贴”: 每伏连贴3 天,每天1 次,每次贴敷6 ~ 8 小时。每伏间隔7 天。

“消喘膏”:每伏贴1 次,每次贴敷4 ~ 6 小时。每伏间隔9 天。

“补肺咳喘贴”(仅适用于成人):每伏连贴3 天,每天1 次,每次贴敷2 ~ 4 小时. 每伏间隔7 天。

3)儿童贴敷次数与时间

“温阳化痰穴贴”:适用于2 岁以上儿童。每伏各贴3 次,每次间隔3 天( 表1),根据年龄每次贴敷1 ~ 4 小时。

“消喘膏”: 适用于4 岁以上儿童。每伏贴1 次。根据年龄不同,每次贴敷0.5 ~ 4 小时。因贴敷制剂和患者的体质差异,可向贴敷机构的专业人员咨询适宜的贴敷时间。

4)贴敷的疗程

2019 年三伏共40 天,每10 天贴1 次,4 次为1 个疗程。连续贴敷3 年为佳。3年后可根据病情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方法

1)正常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贴敷时间长短等,贴敷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或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水泡等反应。多数敷药处的皮肤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一般对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仅需保持局部干燥,待其自然吸收;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防止渗出,减轻不适感。

2)不良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由于患者的体质或贴敷时间偏长等原因,贴敷后可偶发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或皮肤过敏等一些不良反应。

若在贴敷期间,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瘙痒现象,应立即祛除贴敷药物与敷料,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随便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过敏严重者应及时到规范医疗机构就医。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或既往用药曾出现红斑、水泡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1)选择穴位贴敷前要向正规医生详细了解自己是否适用此方法。

2)穴位贴敷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贴敷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3)贴敷期间的饮食宜清淡,应慎食海鲜、牛羊肉及辣椒、蒜、葱、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腻及冷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烟。

4)贴敷后不要过分活动,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去掉药物后不宜洗冷水澡。对于贴敷处皮肤及残留药膏等,仅可用温水洗涤,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5)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衣衫。贴药期间最好避免空调、电扇直吹,避免皮肤遇凉而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入睡前一定要将贴敷的药物揭除。


发表评论
0评